姜明安访谈



  《检察日报》报道法治新闻,不是纯粹报道新闻,要探讨新闻背后的法治问题、制度问题,并且提出改进的措施。这就是建设性的含义吧。

  探讨新闻背后的法治问题、制度问题 
  2007年12月18日发表的《他们揭开了药监局大案的盖子》,这篇文章不仅揭露了药监局的腐败事件,更重要的是从法治的角度分析了腐败事件产生的原因。原因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分析了犯罪个人为什么会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分析了药监局腐败产生的制度上的原因。
  2008年9月24日发表的《襄汾溃坝:或可避免的悲剧》,文章分析了襄汾溃坝的直接原因,也分析了制度上的原因。实际上这件事很早就有人向政府举报,当地所在村的村委会还写了一个报告上报给乡政府,但是政府没有采取处理措施。村民多次反映这个坝的问题没有任何效果后,他们就到法院去起诉,要求法院判决,但也不了了之。以至后来出现了悲剧。这说明政府对这件事有责任,或者司法也有责任。我们就要吸取教训,政府应该怎么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司法又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探讨国家赔偿的深层问题
  2009年11月2日发表的《国家赔偿法修正案为何难付表决》,这篇文章不是单纯地报道国家赔偿法,而是深入探讨了国家赔偿法草案没有交付表决的原因。并且文章还有一个很好的地方,通过案例生动形象地使人了解各方分歧,从而引起了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新增免责条款保留还是删除”这一焦点中,举的胥敬祥的案子就很有说服力,按照我国国家赔偿以前的“违法归责原则”,即便胥敬祥案的结果错了,胥敬祥含冤入狱13年,但是如果司法机关能证明自己办案的法律程序没有错,胥敬祥仍得不到国家赔偿。这就说不过去了。
    在“赔偿范围应否扩大”这一焦点中,举的“躲猫猫”事件也很恰当。比如说在监狱狱警看着他打你,但是狱警不管,那就是放纵他打你。当然打人的需要赔偿,如果打人的赔偿不了,那政府就应该赔偿责任。这种案子很多。所以,后来在我国国家赔偿法里加了一条,“放纵导致损害”,“放纵”就是不作为。

“我每天都会翻看《检察日报》,虽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看。在同一类法治报纸中,《检察日报》是做的比较突出的。”


上一篇:李满胜在鑫佳源安置帮教基地调研时强调

下一篇:"精神残疾人"争取福利第一案:申请经适房被一再驳回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