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失独老人 作品感人至深
(原标题:关注失独老人 作品感人至深)
《念》的两位创作者郑银凤和黄梓灿参加了颁奖典礼。
通讯员 供图
南都讯 记者侯玉晓 通讯员张远秀 日前,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展映单元暨第五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上,来自电子科大中山学院2013级新闻专业的郑银凤、黄梓灿换上正装,走上了红地毯。他们的作品《念》,荣获金鸡百花电影节微视频二等奖,也是这一次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唯一广东高校获奖作品。
赴台湾地区高校交流时创作
“人生第一次走红地毯,穿着礼服,众人的目光投射,这一般发生在有身份的人身上,很平凡的我有了这个经历,非常自豪。”接受记者采访时,郑银凤激动地说。
2015年,郑银凤和黄梓灿一同前往台湾亚洲大学交流学习。而作品《念》便是在赴台期间创作的作品。“台湾地区很注重人文关怀,那里的生活有着村上春树描写的 小确幸 ”。黄梓灿表示。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台湾大学的林家安老师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郑银凤说,“林家安老师让我们明白要做出一个好的作品,需要很多前期准备,只有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的作品,才会被大众所理解、所接受。”
而 他 们 拍 摄 的 作 品《念》,讲述的是一对老人对自己儿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会端饭菜给儿子吃、在深夜为他盖好被子。一个暴雨的夜晚,一位男青年借宿在老人的家里,老人对自己儿子细致入微的照顾引起了他的兴趣,“这个儿子多大了,为什么会让年迈的父母这么操劳?”透过房间的门缝,那个儿子的遗像却赫然出现在他眼前。
“每次回家的时候,我都发现父母双鬓上的白发、眼角的皱纹在不断增多。”作为此次作品的编剧,郑银凤创作了这个关于老人的剧本。黄梓灿介绍,影片关注失独老人,希望通过这个短片,唤起大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不用后期特效用“人工造雨”
由于剧本的主角是两位老人,寻找演员的问题曾一度困扰着郑银凤。“我一直以为最难找的就是演员了,没想到台湾一位小伙伴的爷爷奶奶愿意参与我们作品,并且他们还非常热情。”
为了作品能够顺利进行,他们在前期做了很多的准备。确定剧本之后,他们开始制定分镜表、镜位表,对于拍摄过程中机位摆设、灯光效果都做了充足的准备。黄梓灿说:“只有前期把工作做好了,才能让拍摄更有效率地进行。”
影片中有一幕,是暴雨夜晚男青年在门口请求两位老人让他借宿一晚。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他们决定不使用后期特效,而是自己“人工造雨”。一位队友提着一桶水爬到房梁上,用勺子一点一点地往楼下浇水。浇水的队友必须把节奏控制得非常好,配合演员在电影中说话的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在拍摄过程中,郑银凤还考虑老人要用什么语言,为了更好表达影片效果,最后决定采用他们自己本身最熟悉的语言———闽南语。沟通的时候,“爷爷奶奶很热情,也很乐意参与我们这次的剧本拍摄中。”郑银凤说。
郑银凤介绍,创作这个微电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实际拍摄也就几天的事情。“前期工作有很多,设备要准备,剧本要有,分镜头以及镜位表也要做好。”
链接
大学生微电影盛典
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是以大学生及爱好微电影创作的青年为主要群体,从学术领域上正确引导微电影的良性发展,指导大学生开展微电影的创作,积极搭建微电影的国内外交流、创作与研究的平台。本届盛典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百余所大学的4500余部参赛作品。由国内著名导演和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进行了初评,推选出100部作品进入最终评审,竞争非常激烈。
(原标题:关注失独老人 作品感人至深)
下一篇:关注 | 排球联赛迈出改革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