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谈基建:钱是有的关键看金融创新



中国经济网澳门6月3日讯(记者 彭金美)经济学家林毅夫在第七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谈及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时强调,基础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现在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最好的时候,只不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资金需要金融创新。

林毅夫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它不仅是现代化的基础,而且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还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用我们中国人常讲的话就是“要致富,先修路”。根据世界银行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由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在2001年-2005年间和1991年-1995年间作比较发现,这些年,由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每年经济增长率提高1.6%,而这个增长,在南亚地区更为明显,每年经济增长率提高2.2%。这项研究也发现,如果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它的基础建设的速度能够达到像印度尼西亚那样的话,它每年经济增长的速度可以提高1.7%,并且,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印度、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水平差距能够减少一半的话,那么非洲国家每年的经济增长可以提高2.2%,这个情形在拉丁美洲也是一样。如果拉丁美洲国家的基础设施的水平可以和非拉丁美洲国家的基础设施的水平达到同一个程度的话,拉丁美洲国家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可以提高2%。

经济学家林毅夫正在第七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发言。中国经济网记者彭金美摄。

由于基础设施的重要,20国峰会在韩国召开的时候,发表了一个首尔发展共识,而这个发展共识的第一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在去年联合国通过的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17项目标当中,第9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现在国际上对基础设施建设应该由政府主导又形成共识。当国民经济面临下行,产能过剩情形严重的时候,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最好的时候。因为,在经济下行、失业率高的时候,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那么它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一种就是把政府应该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提上议程,进行建设。如果建设了基础设施,短期就会创造就业,减少失业,而且基础设施建设好了以后,会形成资产,长期还能够提高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政府的税收也就能够增加了,那么现在投资的资金也能够偿还。并且,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各种基础设施所需要的材料、施工的成本还会下降。

现在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好的时候,但是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缺口非常大。政府要动员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上确实有相当大的困难。政府的钱虽然不多,可是民间的钱不少,像各个国家的退休基金、保险基金,这个钱数量是相当多的。过去这些基金主要是用来买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券,或是投资到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但是我们知道,现在发达国家的利息非常低,有些国家甚至采取负利率的政策,那么在再买政府的主权基金、债券,回报率是非常低的。并且,现在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也有相当多的泡沫成分,股票市场投资的风险非常大,而且平均回报率不高。那么如果有一些金融创新,给基础设施的建设变成一个可投资的项目,那么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提供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回报,将民间的这些主权基金或是退休基金、保险基金就能够进入到这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上面。这方面需要各种金融的创新。

这个创新的方式可以是我们经常谈到的PPP的项目,也就是由政府跟企业来共同投资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是BOT的方式,由私营企业先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提供融资,经营一段时间以后然后再转给国家来经营。也可以是由一些双边援助机构把它的援助机构提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它风险的程度,给予它利息负担的必要。像中国在“一带一路”所提出的丝路基金、中国欧亚合作基金、中葡基金,都是属于这种双边援助的资金,用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

另外,多边机构,像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以及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也可以利用它们商业的评级,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融资,再来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并且,各国也在尝试一些机制上的创新,像美国在奥巴马政府下提出建立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再投资银行,来给基础设施的投资提供融资的要求。20国集团在澳大利亚开2014年峰会的时候,提出的基础设施倡议,成立了全球基础设施中心,鼓励政府、私营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给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2015年的时候,20国峰会在土耳其安卡拉开峰会的时候,也提出了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这些,总的来讲都是在强调金融创新。

可以说,钱是有的,关键是怎么动员,而动员的基础是金融创新。


上一篇:2016政法干警申论热点:以房养老

下一篇:热点切换。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