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委今年的“一号文”,明确了这些关键词



扬子晚报网1月2日讯 (记者 薛玲) 2019年首个工作日,南京召开了有2500多人参加的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并重磅发布了2019年南京市委一号文件《关于深化创新名城建设 提升创新首位度的若干政策措施》。据悉,这也是连续第二年,南京市委一号文件聚焦“创新名城”。

现场》》》
2500多人参会
2019年首个工作日,南京便召开了2019年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参会人数更是达到了2500人之多,除了省市区领导外,还有在宁高校、院所主要负责人,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型研发机构负责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代表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现场阵容强大的两院院士团: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出席大会的两院院士还有江苏省科协主席陈骏、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江苏省建科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昌文、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研究员杨裕生、南京大学教授郑有炓、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荣、南京大学教授都有为、南通大学教授顾晓松、南京大学教授张全兴、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唐勇、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等。

重磅发布一号文
大会现场发布了2019年南京市委一号文件《关于深化创新名城建设 提升创新首位度的若干政策措施》。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2018年南京市委发布的1号文件是《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今年的一号文件将继续围绕创新工作,实施好新型研发机构提质计划,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计划,全球创新资源集聚计划,创新载体升级计划,法治服务环境提升计划等六大计划。

解读》》》
两个一号文是“姊妹篇”
当天下午,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2019年南京市委“一号文”进行了解读。今年的“一号文”共分为六部分十八条,不仅是对去年一号文件的延续、互补,更是提升,六个部分包括:立足市场化做强创新主体,立足高端化打造产业地标,立足国际化推动开放创新,立足融合化促进创新协同,立足集群化优化创新布局,立足法制化营造创新生态。南京市副市长蒋跃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一号文”不仅政策工具更加丰富,而且政策发力更加精准,思维也更加开阔。

【关键词】融资
政府投入方式将转变
在今年的创新工作中,南京将主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并转变政府投入方式,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资金、人才、技术、服务等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比如在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将设立首期10亿元的产业并购基金,支持企业加大并购力度、做强做大。此外市科技创新基金与企业资金、社会资本等合作成立天使子基金,先行出资为基金管理机构募资提供增信支持。对支持小微企业创新、符合条件的天使投资自然人,给予在宁年度投资额5%、最高200万元奖励,并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创新创业等。

【关键词】人才
人才评价更完善
为更好发挥企业聚才留才主体作用,南京将围绕产业发展的各类市级人才计划逐步从评审制转向以企业薪酬、风投注资、运营绩效、知名榜单、专家举荐等为主要依据的综合评价机制,支持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等人才站点,加大对企业博士等“中间类”人才的支持,完善柔性引才制度。人才安居方面,试行“先租后售,租购并举”的安居方式,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人才安居住房,人才承租满五年可申请购买。此外,将企业博士的安居租赁提升至每月2000元。

【关键词】活力
打造城市“硅巷”
“硅巷”位于纽约曼哈顿,是个虚拟园区,聚集着从曼哈顿下城区到特里贝卡区等地的移动信息技术企业群,它没有固定边界,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园区,已成为纽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南京也将鼓励有条件的区利用主城高校周边存量用地,与高校共同打造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特色创新街区。支持高校院所利用老校区、旧址进行创新创业,创新高新园区孵化器的出租、转让方式,探索新型产业用地政策。

【关键词】宽容
强化宽容失败的制度保障
南京将通过打造法治化、制度化的创新环境,全面塑造城市的创新特质。在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方面,南京将改革建立与创新名城建设相适应的科技计划体系,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资金,加快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统一的创业大赛品牌,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科技融合,规划建设创新文化地标。与此同时,南京也将通过强化宽容失败的资本支持、提供宽容失败的金融服务、建立宽容失败的绩效评价,强化宽容失败的制度保障。


上一篇: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态势不会改变,关键是敢于迎难而上

下一篇:回顾与展望:全球超算技术关键词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