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事件引发舆论对多方面问题的深思
2019年4月,“西安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视频在网络流传,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与讨论。事件在持续发酵一个多月后,终于有了最新进展。5月27日,陕西西安市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通报处理结果:西安利之星汽车有限公司存在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商品,夸大、隐瞒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的两项违法行为,各处以罚款五十万元,合计一百万元。
舆论感叹消费者维权难
奔驰女车主坐在引擎盖上“哭诉维权”的视频曝光至今,围绕该事件的各种话题一度成为网络热门,网民几乎一边倒的“讨伐”和各大媒体不断报道维权进展,让利之星4S店与奔驰陷入舆论的漩涡。
据观察,微博、知乎、抖音等平台有关此事的关注度居高不下。一件普通的消费者维权事件为何引起“全民围观”?是因为女车主的“哭诉”,还是涉事品牌的“名气”,亦或是对消费者维权产生的共鸣?
其实,“西安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视频背后折射的正是普通消费者维权的尴尬,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者,当她只能坐在引擎盖上“扔掉斯文,以闹制恶”的时候,本身就说明了我国消费者维权的艰难。纵观以往报道发现,相比于女车主的哭诉维权,更有行为激烈的车主在4S店外砸车、拉横幅抵制、开车冲撞、搭帐篷以进行长期维权等。其目的无非是希望引起舆论关注,倒逼相关部门介入以及侵权方从速解决,此类维权行为也被称为中国式维权,即“按闹分配”。
目前,“西安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事件已告一段落,但又相继出现镇江市民坐在宝马车上维权,南京女子坐售楼处沙盘维权并被扣留等事件。由此可以看出,“西安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事件其实是整个消费市场的缩影。这里面,既有经销商“看碟下菜”的可能,也有维权周期漫长、举证成本过高的影响,当然,更多是法律不够刚性带来的后果。
舆论希望“西安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事件成为监管部门打破监管困境以及消费者维权困境,探索更公平、高效的纠纷处理机制的契机。让普通消费者可以通过讲道理而不是“按闹分配”,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舆论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维权制度,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增强对消费者维权法律的宣传教育,让消费者在维权中能够更有效地拿起法律的武器。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在追求法律更加严谨细化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要追求监督管理层面的深入与规范。
舆论呼吁整治汽车销售市场乱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西安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事件已落下帷幕,但对汽车市场乱象的整治还没完。一个原本并不复杂的消费投诉个案,竟然牵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不仅引发网民集体吐槽,奔驰品牌形象更是一落千丈。舆论指出,事件发展至此,早已不再是个案了,而是对行业积弊和市场乱象的一种深刻揭露,值得认真分析、引以为鉴。
上一篇:买辆新车竟是“展车”,法院判“退一赔三”又改判“赔3万”,车主不服:维权到底
下一篇:知识付费消费者如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