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清华北大中大校长的毕业礼致辞 很励志很实用(组图)



  清华校长邱勇寄语研究生毕业生:做创新时代的引领者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2016届毕业典礼上演讲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今天,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的日子。首先我代表学校向6000多名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和各位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毕业是离别的时刻,也是人生旅途新的开始。100年前的1916年,周诒春校长在清华的毕业典礼上说:“自今日毕业之后,诸生对于清华,形式上似已脱离,而于精神上之关系,正是方兴未艾。”我相信,清华园会是你们一生都牵挂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校园自身的美丽,更因为这里有你们留下的足迹、迸发的激情和难忘的青春记忆。

  2013年成立的清华大学学生创客空间协会,以“动手造万物,人人皆创客”为口号,搭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创新平台,你们之中的毕滢同学就是创始人之一。目前协会已拥有1000多名会员,项目涉及教育、环保、艺术等多个领域,涌现出了“紫晶立方3D打印”等一批成功的创业团队。现在,学校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越来越多的同学在这里挥洒创意、展示才华。

  2014年校研究生会创办的微沙龙平台,让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成为你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你们在线上自由发布学术话题,寻找学术伙伴,在咖啡馆里享用学校赠送的免费咖啡的同时,切磋交流,相互激发思想火花。在这里,我要祝贺你们,两年多的时间里,你们喝了4万多杯咖啡。我希望你们的师弟师妹今后比你们喝得更多!

  2015年,工业工程系的法国留学生文森特和化工系的中国学生仇禄,与来自美国、瑞典、波兰、希腊等国家的8位同学共同发起了“思想者俱乐部”。每周三晚上7点,大家都会相约在一起,按照事先准备好的主题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从巴黎暴恐事件到转基因食品,从科学与伦理的关系到人生规划与事业选择,大家在辩论中相互启迪,在彼此欣赏中共同进步。今天,文森特与仇禄也和大家一起毕业。跨文化交流合作越来越重要,你们之中,60%以上的博士生都有出国访学或海外研修的经历,校园里各种活动中也有越来越多留学生的身影。这些形式多样的交流拓展了你们的视野,让大家懂得了尊重他人观点的重要性,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经过几年的校园生活,我相信你们已经做好准备,去拥抱这个充满无限机会的创新时代。我希望你们做勇敢的创造者,积极投入到创新的实践中。我更希望你们努力做创新时代的引领者,成就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做创新时代的引领者,要有宽广的视野。视野决定创新的格局。拓展视野的过程就是打破边界的过程,要敢于走出个人熟悉的领域,迈向陌生的领域,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样才能有更多机会去捕获灵感、抓住机遇,实现创新和突破。要获得宽广的视野,还须置身于高峰之上。“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高才能望远,才能看见天之广、地之大、山之高、海之深,才能形成与众不同的眼光,才能在创新中保持领先的地位。

  做创新时代的引领者,要有敢冒风险的勇气。越是重大的创新,挑战性也越大,风险也越大。人类历史上所有重大的突破,最初都是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创始人马斯克是一个伟大的创新者,也是一个伟大的冒险家。他选择动力反推垂直下降方案来进行火箭回收,这是一个大胆但被认为是近乎疯狂的构想。经过多次失败后,在陆地和海上火箭回收都取得成功。这两次回收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人类进入太空的成本可望大大降低,星际旅行变得不再遥远。马斯克认为,对人类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就值得去冒险;冒险就有失败的可能,如果你失败得不够多,说明你还不够创新。

  做创新时代的引领者,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卓越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引领创新的内在动力。对卓越的追求源于对内心梦想的执著,追求卓越的过程就是永不满足的过程。清华人永远用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2001年,朱镕基学长回到母校,他对师生们说,在清华的学习经历让他感到清华的精神就是“追求完美,要做到最好”。作为清华人,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第一等,要在实干中不断超越自我,在行胜于言的努力中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我相信,你们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创新之路一定是不平坦的,但最灿烂的人生一定属于引领时代发展的伟大创新者。

  鹏程九万里,惜在离别时。今天是一个让人眷念的日子,我希望你们记住,清华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欢迎你们随时回家!(来源:人民网)

1 2 3 ... 5 下一页

wx_logo

  北大校长毕业礼寄语:不要人云亦云,要理性思考

北大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致辞。京华时报记者陶冉摄

京华时报讯(记者任珊)昨天,北京大学3185名本科生迎来毕业典礼。典礼现场,校长林建华以最近发生的国际大事为例,提醒广大毕业生不要人云亦云,信息时代更需要理性思考。

昨天上午7点半,北大邱德拔体育馆门口已排起长队。8点半,伴随着学校艺术社团诗朗诵《永远的校园》,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在“最后一课”校长致辞中,校长林建华称要和大家谈一个有点严肃的问题,“网络时代更需要理性”。他以最近发生的国际大事英国公投离开欧盟、美国大选陷入哗众取宠、巴西总统遭到弹劾等为例,指出“网络和人们交往方式的变化为这些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后,他谈到虚拟社区,指出网络可以帮助人们方便地学习,但随之而来的也有负面效应。比如,大量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占据了人们的视线,也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虚拟社区人们的猎奇心被放大,善良因习以为常而不受关注,而那些超出常理的奇人异事、耸人听闻的传言却广为传播。”

因此他认为,人类的理性思维变得更加重要。大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能明辨是非、坚持真理,而非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最后,林建华语重心长地说,“在这分别时刻,希望伴随你们的不仅有专业知识和生存能力,还有经过激烈思想碰撞形成的坚定信念和价值观;不仅有真诚的同学情谊,还有北大人的家国情怀;不仅有对燕园的美好回忆,还有守正、奉献、超越和敢为天下先的情感”。他强调,“我们是被历史塑造的,同时,我们也将创造历史”。(来源:京华时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wx_logo

  中南大学校长:一事专注,便是动人;一生坚守,便是深邃

  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左二)为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

  红网长沙6月22日讯(记者刘怡斌)“你们每个人都是最好的、最特别的、独一无二的。中南因为你们而不同!”在今天举行的中南大学2016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送给全校毕业生16个字:“一事专注,便是动人;一生坚守,便是深邃。”

  “和你们的分别,令我特别感伤和惆怅。你们是我任校长后第一次迎进中南的学生,在我的心里,你们有特别的位置!”张尧学动情地说:“我们在一起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不断地演绎着相逢、邂逅、变化和成长的故事。”

  张尧学说,在升华广场、玉带河边、和平楼、民主楼与湘雅红楼旁、在铁道园区内,到处都是大家的脚印!在食堂、课堂、在图书馆,处处充满了大家的读书声、欢笑声和歌舞声。

  “这些,随着你们的毕业和离去,都已变成昨天的故事。随之而去的不仅是欢乐、还有挂科的痛苦、失恋的悲伤!以及那些不断沉没又不断再来的友情的小船。中南,是你们一去不复返的永远的青春记忆。”

  最后,张尧学还期待广大毕业生载誉归来。(来源:红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wx_logo

  中大校长罗俊::“严格要求”是对学生最大的善待

  在面朝大海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有一群用法语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的人,被视为学霸的他们就是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的学生。该专业学生李润骋说:“读中法核这个专业等于年年读高三,每次考试都像高考。”6月20日,这个号称中大最大压力也是最牛专业之一的中法核首届毕业了,中大校长和法国驻华大使全都到场祝贺。

  中大校长罗俊在毕业典礼上对首届毕业生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我记得去年一位中法核学院的学生和我反映说:课业太重,老师要求太高,压力太大。我和他是这样说的:因为你们是最优秀的,所以应该更严格地要求你们。……我们谈‘善待学生’的时候,我觉得,‘严格要求’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善待。若干年后,当你们回首起这段求学经历,你们当会明白老师们的良苦用心。”

  典礼上,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中法方院长为2016届硕士毕业生颁发核能工程师证书,并颁发优秀本科毕业生奖励证书和2016届优秀硕士论文奖。

  6年“高三”读下来,这些学生压力有多大?成绩又有多好?据了解,该专业学生的课程量、分流淘汰率在中大是最高的。2010年入学时共有107名学生,而最终能坚持到毕业并拿到学校硕士学位和核能工程师证书的,只有72人。据了解,这坚持下来的72人中有64人毕业前一年就签约中国广核集团、3人签约法国电力集团、2人签约法国阿海珐集团,另有6人继续深造读博。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是在教育部、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于2009年正式成立,并于2010年9月开始招生。经过六年的发展,学院已有在读学生500余人。

  2015年,该学院获得了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的国际权威认证,意味着由中大颁发的“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能工程师证书”亦得到法国政府承认。(来源:金羊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wx_logo

  深大校长毕业致辞走红:聊"太后"、提"小幸运"

深大校长李清泉发表毕业致辞

又到毕业季,今年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本科生毕业典礼致辞“火了”。接地气热词一个接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被多次提及,从网络自媒体谈到公共精神;从热播韩剧《太阳的后裔》谈到了深大的义工队伍;从Bigbang(韩国人气组合)的中国巡演谈到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如此一来,被学生盛赞“太接地气,整个人都燃起来了”。

讲“担当”和“气质”

今年深大的毕业典礼,校长李清泉准备了两份致辞,分别为“荔园的担当”和“荔园的气质”。在优秀毕业生表彰大会上,李清泉寄语同学们在翻开人生崭新篇章时,要有“荔园的担当”:“荔园的担当意味着一种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既包括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支持,也包括对未知领域的积极探索;荔园的担当意味着一种创新精神,如果说创业文化是深大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那么创新精神就是这种文化的精髓;荔园的担当意味着一种超越品质,其最核心的要求是不断进行自我革新”。

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李清泉表示,一所成功的大学,必有其特殊的气质,在众多高校中独树一帜;这所大学的校友,必烙上母校的印记,在人生道路上砥砺奋进。希望学生以独特“荔园的气质”和实力屹立于中国高校之林。他对毕业生说:“对公益身体力行、对‘双创’坚持不懈、与母校情深意笃是我们荔园的气质”。

借新闻阐释“使命”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6月17日10点开始直播“绿航星际—4人180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4名志愿者进舱。这四名志愿者有一名深大人——2015届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校友吴世云,他将与其他3名志愿者一起在封闭舱持续停留180天。吴世云于2008年到2015年在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

李清泉说,半年后,他们迈出密闭舱的一小步,很可能将是我国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的一大步。吴世云校友的志愿行动,深刻体现了对科学研究事业的担当精神和使命意识。

谈热播剧引流行歌

李清泉在致辞中也表示,近年来,网络自媒体风起云涌,每个账号都是一个自主的个性品牌。人们热衷自拍、直播、粉丝,关心P图技巧、直播礼物、围观人数,自拍杆成为许多人出行的标配。“这是科技赋予我们的全新生活体验,与社会变革中自我意识的成长密切关联。”他希望深大学生不要沉浸于自我经营,而忽略了公共精神,不要淡漠他人与公益,不能让公共精神缺失。

在“荔园的气质”这一致辞中,李清泉多次提到了现在社会热点问题,从网络自媒体现象出发,提醒学生们不要沉浸于自我经营,而忽略了公共精神;从热播韩剧《太阳的后裔》谈到了深大的义工队伍;从Bigbang的中国巡演谈到了学生的创新创业……

“过了今天,景物依旧,心境不同,像一首《小幸运》:‘爱上你的时候还不懂感情,离别了才觉得刻骨铭心’。”李清泉最后祝福所有学生,期待他们在梦想的天空振翅高飞。(来源:羊城晚报)

上一页 1 ... 3 4 5

wx_logo


上一篇:品种单一价低廉食材厨师难保障 海外中餐业求新求变

下一篇:2017考研政治史纲总结:四大不平等条约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